陈济怀专门赶往江宁,向二哥介绍了购造船舰的打算。
现在的情形很清楚,英国人推荐的船,是绝不能买的。
而且瞧英国人这架势,水师营若向别国购船,定会引起他们的不满。
如此一来,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陈济怀只得暂时放弃外购船舰的计划。
想要尽快获得战船,眼下唯一可行的途径,就只能由浦江造船厂自行建造。
浦江厂虽从未造过军用船只,但建造商用船舶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。若寻得一些技术支持,可以尝试一下。
尽管当前自行造舰,必然会存在见效慢、起点低、设计不够先进等各种不足。但从长远发展来看,却是必由之路。
浦江厂造战船,可以积累经验,锻炼建造技艺。待日后江阴的水师营造船厂建成后,就可以进行技术转移。
借以实现,由商业船厂带动军用船厂快速步入正轨。
陈济方听了四弟的讲述,深以为然。
初建水师着实不易,在诸多限制下,也只得如此,竭力前行。
他对陈济怀的决定,表示坚决的支持。也告诉他尽可放手去做,不要有所顾忌。
谈完水师的事,兄弟俩又聊了些旁的。
陈济方向四弟出示了,最新从京里传来的信函。
那是奕?的来信。
他对陈家兄弟不愿争海关衙门之位,表示了惋惜。但也表示能够理解。
此外他也透信儿给陈济方,说朝廷已决定驳回陈济生的开缺请求,并将晋他为首任江苏海关司使。
旨意不久就会下达。
这些都与陈家兄弟之前的预料相符。
而另一封稍晚些时日发来的,文祥的信中,则透露,朝廷已经定下海关衙门的首任管理大臣,将由军机大臣、户部尚书宝鋆,兼领。
关税从户部移至海关衙门。
海关衙门又由户部尚书兼领。
这清廷换汤不换药的玩法,自然又引起陈济怀的一番嘲讽。
恭、文二人传来的信息,都是准确的。没过多久,陈家诸兄弟就见到了相关的旨意和邸抄。
陈济生领受了任命,掌管了江苏海关使司,依然留驻在上海。
陈济怀继续操劳于水师营的事务,乐此不疲。
就这样半年多过去。经过战后的恢复重建,江南之地,也在逐渐洗净创伤后,又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。
可是在江北那边,却又是另一番景象。
自曾国藩以钦差大臣之权,领兵剿捻以来,虽然方略并没什么大的失误,却始终难收成效。
捻军在苏北、皖北、河南、山东、湖北等地,活动猖獗,屡次突破湘军、淮军的防线。
这让清廷十分担忧和不满,终于下定决心要进行调整。
为此,于深秋之际,朝廷连出了三道谕令。
其一,着曾国藩入京面圣,随后转任直隶总督。
其二,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,接办剿捻事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