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51看书网 > 清和 > 第一百一十五章

第一百一十五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“天子敕:兴宁伯仁孝诚厚,忠体国事,有功于社稷。赏银二百五十两,彩币十表,裹钞五百锭。赐麒麟服。”

“臣领旨,谢恩。”

孟清和面朝南京方向,跪拜,口称万岁。

起身,接过圣旨,再拜,程序才算走完。

圣旨是明-黄—色,上有盘龙,轴以犀。

品级不同,敕封所用的圣旨也不同,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卷轴。

孟清和身为一等伯,二品都督佥事,只能用犀轴。到了沈瑄那个级别,才能用玉轴。向下则有鎏金和角,品级制式分得相当清楚。

五品以下,甭说是犀轴圣旨,连鎏金都没见过。

这种区别,自大明开国以来便以法典明令。哪怕是把麒麟服、斗牛服和飞鱼服当制服发的正德皇帝朱厚照,也不会把圣旨乱用。

衣服可以发,大不了改样式。

圣旨代表的是天家威严,绝对不能乱用,否则就是啪-啪-打脸。

皇帝敢随意发,大臣也不敢随便接,查出来就是大不敬的罪名。要是祖上有相应品级的官员还好,没有?等着砍头扒皮充军发配吧。

孟清和接过的敕令不下五道,角,鎏金,犀,三样集全了,就差一份玉轴。

一排数过去,就差最后一种,不免有些遗憾。

如果让朝堂上的文武得知孟十二郎有这种遗憾,绝对会抡起板砖拍死他,拍不死他就干脆拍死自己。

年不及弱冠就升到了正二品都督佥事,镇守一方,手握实权,得天子恩宠,他有什么可遗憾?

胡子一大把还在五品以下艰苦奋斗卧薪尝胆的,是不是都该自挂东南枝,省得丢人?

卷轴的材质不是孟清和关注的重点,赏银数目才让他真正无语。

二百三百都好,怎么偏偏就是个二百五?

“兴宁伯?”

见孟清和捧着圣旨,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,郑和不免奇怪。有赏银还有御赐麒麟服,明摆着后边还会升官,不蹦高也用不着这样吧?

“郑公公见笑。”

孟清和收起心思,二百五就二百五,总归是银子。若发给他的全是宝钞,才真正该哭。

在铜钱为主,金银限制流通的明初,二百五十两白银绝对是一笔巨款。加上之前赏赐的一百两金子和双俸,孟清和算是半脚-跨-入了富豪级别。

同魏国公成国公不能比,与信安伯还是能掰掰腕子的。

“皇帝隆恩,臣只能鞠躬尽瘁,肝脑涂地,方能报得万一。”

话落,起身向南再拜,眼圈泛红,任郑和左看右看,愣是挑不出一丝破绽。

两月不见,兴宁伯“做官”的水平又蹿升一截啊。

郑和笑道:“兴宁伯的忠心,咱家定会转呈陛下。”

“多谢郑公公。”孟清和擦干泪水,将封好的银子递过去,“公公车马劳顿,一点心意,还请不要推辞。”

郑和接过,笑道:“想必兴宁伯还不知道,咱家有幸得了姚少师的指点,虽未正式拜师,也要称兴宁伯一声师兄。”

姚少师?

恍了一下神,孟清和才反应过来,郑和说的是道衍和尚。

这么说,郑和已经同大和尚搭上了线,开始为某不-良-门派添砖加瓦?

想到这里,孟清和又拿出一封银子,权当恭喜郑和入道衍门下。

有未来的三保太监挡在前边,大和尚应该不会隔三差五找他探讨佛学了吧?

郑和接过银封,笑着道谢,随后取出一封书信,递给孟清和,道:“这是姚少师交代咱家带给给兴宁伯的。”

看着信封上苍劲的字体,孟清和无奈叹气,好吧,摆脱-不-良-门-派什么的,纯属白日做梦。

以道衍的性格,能用十年时间鼓动朱棣造-反,他这点抗压能力算什么?随着大和尚功力不断加深,早晚有一天破防。

当着郑和的面拆开信封,展开信纸,如果郑和好奇,孟清和不介意当练嗓子念出来。

大和尚请郑和带信,本意应该就是让永乐帝知晓。

功高震主,四个字的分量可不轻。

不想天子疑心,藏着掖着绝对是最蠢的办法,一切摊开才是聪明人所为。

永乐帝以道衍为太子少师,想是希望道衍能把这样的道理教给世子。可惜世子不受教,让他不断失望。当朱棣不再对朱高炽发怒,采取漠视的态度冷处理时,才是消磨掉最后一丝父子情分的开始。

朱棣是天子,也是父亲。

如果朱高炽不能想明白这点,注定他将来的道路会走得无比艰辛。

原本,朱高煦朱高燧也活走上岔路,但出了孟清和这个变数,兄弟三人未来的命运,全都蒙上了一层薄雾。

道衍的信不长,除了关心徒弟,大多都是督促孟清和认真学习,好好钻研《易经》。关于朝政,则是一句没提。

原因只有一个,没必要。

立皇太子和迁都的事牵扯住朝臣的多数精力,余下时间还要处理公务,整日里忙得不可开交。若没有兀良哈上疏请天子主持公道,其间涉及到大宁是否出兵的问题,许多人都快忘记兴宁伯这号人物了。

当然,被孟清和狠下面子的六科给事中不会轻易忘了他,但在当下,有比找他麻烦更重要的事。因此,孟清和的“悠闲”日子还将持续一段时间。

道衍了解孟清和,即使不明白写出来,孟清和也能猜出其中深意。

所以说,有个聪明徒弟就是好啊。

大和尚对此相当的自得。

他承认的徒弟,目前只有孟清和,郑和还需要靠边站。

如果不是永乐帝暗示,以道衍的行事风格,会主动和皇帝身边的内侍走动?根本不可能。

朱棣欲重用郑和,郑和就必须有能力为他所用。只会打仗和察言观色是绝对不行的,外廷的官员也不会指点一个宦官,道衍和尚成了最好的选择。

孟清和一边读信,一边同郑和聊上两句,将信上的内容透露给郑和知晓。

整封信读完,孟清和笑容依旧轻松,郑和的心却提了起来,不免再次慨叹,兴宁伯果真是不同了。自己与他交好绝对没错。

“郑公公此来大宁,单为天子恩赏一事?”收好信,孟清和示意亲卫退到门外,“关于北边,天子是否有旨意?”

郑和点点头,同样让跟随他的内官退下,待室内只剩他与孟清和两人,才开口说道:“陛下本意,朵颜三卫损失不小,总要安抚一下。”

“如何安抚,陛下可有吩咐?”

“兴宁伯附耳过来。”

示意孟清和靠近些,郑和压低声音,如此这般,这般如此转述一番。

越听,孟清和越是心惊。

这是安抚?确定不是挑拨,让朵颜三卫去和鞑靼打上一架?

“此乃天子口谕。”郑和肃然道,“咱家来时,侯显和王景弘已分别前往顺天府和开平。辽东那边,这会应也接到了旨意。天子的意思是,公道要讨,刀兵却不好轻动,先礼后兵,以和为贵嘛。”

孟清和:“……”

以和为贵?

这话要是旁人说的,他信。

可永乐帝?那就是个战-争-狂-人。他信奉的绝对是长刀和火炮,用拳头讲道理。

以理服人,以和为贵?和自己人倒是可以讲,和打了十几年仗的北元?绝对不可能。

“兴宁伯也不必多想,便是出兵,也是从开平卫和顺天府调遣。大宁一地仍以屯耕为主。”郑和说道,“陛下对兴宁献上的农犁很满意,在籍田时亲自使用,百官亦称颂。献上农犁的三皇子,另有恩赏。朝廷不日将令河北山东等地督造,发给边卫屯田。农户开垦荒地,或无地之民迁入他省,亦有给付。”

得知永乐帝未在旨意中提到他的名字,孟清和没有任何不满,反而松了口气。

风头出得太多,明摆着好日子不想过,请人来踩。

近期,大宁杂造局出了不少好东西,虽多是农具工具一类,却也惹人眼球。

与沈瑄通信时,孟清和特意提到这点,沈瑄给他的回复很快,将功劳送给朱高燧。朱高燧顶不住,开平卫还有高阳郡王。

功劳送出去,天子一家都会记得他的好处。

第一家庭身上的光环再多,也只会爆发内部矛盾。换做孟清和,只会成为整个朝廷的靶子。功劳越多,危险指数越高。

孟清和奏疏送上,沈瑄也递送了一封奏疏。永乐帝看过之后,再次感叹,瑄儿果真是朕的麒麟儿,兴宁伯也是一等一的忠臣。

官位还不能升,在彻底解决朵颜三卫的事情之前,单升孟清和和沈瑄的官太打眼。

不升官,就只能先给其他赏赐。

给钱给衣服,一个也不能少。

“臣感陛下天恩。”

孟清和又红了眼角,擦擦眼角,长此以往,不飙升演技也难。

“兴宁伯如此忠心,陛下定会知晓。”就算不知,郑和也会递话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